转战港股短板犹存 泡泡玛特能否持续“破圈”

2020-11-28 12:29:02

白癜风是否传染

  “一入盲盒深似海”的消费者,即将用他们的购买力推动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泡泡玛特”)成为“盲盒第一股”。近日,泡泡玛特通过港交所聆讯,离再度上市更近了一步。

  粉丝购买力已然显现。2017~2019年,泡泡玛特净利润由160万元暴涨至4.51亿元,激增近300倍。而资本方也早有动作,2011年至今,泡泡玛特累计获得9轮融资,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宠儿。

  但更具话题性的是,拥有巨大吸金能力、手握Molly爆款IP的泡泡玛特,在迎来高光时刻之前,却被自己的第一大经销商告上了法庭。同时,有关产品质量、IP单一的质疑接踵而至。

  对此,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联系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,对方以“公司处在静默期”为由拒绝了采访。

  二次上市底气何在?

  11月23日,泡泡玛特通过港交所聆讯,这意味着公司不久之后将开启第二次上市之旅。在此之前的2017年,泡泡玛特曾在新三板挂牌,2019年4月终止了其在新三板的股票挂牌。

  据相关媒体报道,其上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64亿元)。这一估值较其前一年从新三板摘牌之际大增720%。

  这离不开其暴涨的业绩。2017年~2019年,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.58亿元、5.15亿元和16.83亿元,录得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、9952万元和4.51万元,三年时间,公司净利润呈数百倍增长。

  实际上,泡泡玛特挂牌新三板时,曾经历过业绩低潮,2014~2016年,泡泡玛特的营收分别为1703.21万元、4537.53万元和8811.85万元,净利润分别为-277.29万元、-1598.04万元和-2889.05万元。

  但彼时的泡泡玛特抓住了盲盒这一风口,凭借Molly、PUCKY等超强IP扭亏为盈。截至目前,泡泡玛特仍旧专注于IP运营。招股书显示,截至2020年6月30日,泡泡玛特共运营93个IP,包括12个自有IP、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。其中自有IP毛利率高达72%左右。

  不过泡泡玛特依然没有走出大IP依赖,其最知名的Molly2019年为公司贡献了4.56亿元营收,占总营收的近三分之一。

 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:“泡泡玛特只有持续不断地打造IP及周边资源并通过盲盒的模式变现,才能保持业绩的持续成长。如果只是停在对IP的浅尝辄止、过度透支,可能业绩会很快变脸。”

  另一方面,资本对泡泡玛特青睐已久。自2011泡泡玛特拿下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之后,10年间,公司累计获得9轮融资。

  对此,鸿门资本创始人庄帅认为,目前整个盲盒生意其实已经渐成体系,从上游的IP设计,到中游的零售,再到下游的二手交易及玩偶改装,整个产业链较为完善。而且从迪士尼对IP的打造就可以看出行业的天花板很高。

  而对于未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,沈萌认为,泡泡玛特瞄准年轻人这一新兴主力消费群体的兴趣,同时打造自有IP降低成本,可以保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成长潜能,所以得到资本的支持可能性较大。

  仍存短板

  除了依赖单一产品。泡泡玛特的IP合作也不稳定。招股书显示,目前公司共运营93个IP,但自有IP仅为12个。

  据记者了解,泡泡玛特在IP开发方面,主要源于签约外部设计师、IP提供商以及内部设计团队。其中外部设计师是公司IP的主要创作者。

  而长期倚靠外部设计师,也让公司存在隐患。招股书风险要素中就提到,公司面临着合作方合约到期不续的风险。

  公司研发能力薄弱,让大IP设计师拥有更高的议价权。例如Molly的设计者王信明与泡泡玛特签约后,公司原本根据销售情况向其支付固定年费及设计费,而到了2019年6月,王信明仅花费345万元便购入泡泡玛特2%的股份。按照彼时公司的估值计算,2%的股权价值过亿。

  招股书风险提示中亦提到,潮流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短,公司无法保证授权IP的市场吸引力,同时也无法保证能够设计和开发出受欢迎的产品。

  泡泡玛特CEO王宁此前也在公开场合表示:“潮流玩具行业比我们当初想象的复杂得多,开发周期要5~8个月的时间,这个行业有一个硬时间的门槛,时间跨度很大。”

  但支撑泡泡玛特身价暴涨的产品质量却屡遭质疑。

  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,盲盒发烧友崔女士在2019年多次购买泡泡玛特系列盲盒,但部分产品出现掉漆和质量问题,而遭遇这样情况的不止崔女士一人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泡泡玛特产品由第三方玩具制造商生产。

  “代加工模式本身没有任何问题,现在很多国际大牌都选择交由第三方生产,出现产品质量,是企业自身没有做好相关的监督管理。”庄帅说。

  “质量应该是泡泡玛特重点关注的问题,即使IP开发再成功,低劣的质量也会导致消费者的获得效能下降,进而影响对泡泡玛特的期待。”沈萌表示。

  经销商对簿公堂

  “我们部分依赖经销商向市场销售产品,可能无法掌控经销商。”在招股书中,泡泡玛特方面表示,“一名或多名经销商的订单减少、延迟或取消;经销商选择或加大力度销售竞争对手的产品”等情形,都会导致泡泡玛特收益波动或者下滑,并对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。

  上市前夕,泡泡玛特与其第一大经销商打起了官司。根据招股书,2020年8月,金鹰国际代表南京金鹰泡泡玛特将北京泡泡玛特告上法庭,指称北京泡泡玛特违反合作协议,自行而非通过南京金鹰泡泡玛特于专属地区开设19家零售店及191家机器人商店。金鹰国际由此要求北京泡泡玛特停止在专属地区经营相关店铺,并向南京金鹰泡泡玛特返还此前经营获利1.17亿元。

  不过,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表示,其法律顾问认为,金鹰国际胜诉的可能性极低,这次官司不会对公司运营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。不过,公司也表示,在最坏的情况下,即使法院判定金鹰国际胜诉,公司面临的赔偿最大金额应为820万元。

  记者注意到,2017~2019年,南京金鹰泡泡玛特的总收益分别占公司收益的约16.6%、6.9%和3.3% ,南京金鹰泡泡玛特是其第一大经销商,也是最大客户。因此,即便打起官司,泡泡玛特也不愿舍弃这一经销商。泡泡玛特认为,不论南京中院最终判决是否有利于金鹰国际,都不会影响北京泡泡玛特与南京金鹰泡泡玛特的业务关系。今年年底前,双方仍有开店计划。

  对此,和君咨询合伙人、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表示,泡泡玛特若严重依赖经销商,并对其无法掌控,公司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。首先在双方的博弈中,公司会缺乏足够的话语权,定价权不高。公司对产品的管控能力削弱,容易出现蹿货等情况。而经销商则有更大的选择权,甚至转而选择竞品。

  实际上,泡泡玛特也在发力自建渠道。截至2020年6月30日,公司在全国33个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布局136间零售店;62个城市开设1001间创新机器人店;同时设立北京潮玩展和上海潮玩展;开辟包括天猫旗舰店、泡泡抽盒机、葩趣等线上平台;批发渠道包括国内25家经销商和22家海外经销商。

  文志宏认为,泡泡玛特出于对未来的顶层战略和模式的考虑,从而选择自建渠道。但目前公司的自建渠道,对产品的广泛分销有一定的局限性。而叠加经销商的分销渠道,可以使产品进入更加广泛的市场,而且自建渠道需要很高的成本,可能给短期业绩带来压力。就目前而言,自建渠道和经销商渠道共存是一个长期的状态,泡泡玛特需要建立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,使其更好卖货的同时,还能进行有效掌控,实现二者的平衡。

  庄帅也表示,公司现在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,即纵向开发、合作IP和横向拓展市场。开发新IP尤其是打造爆款IP有难度且需要时间,所以公司短期以横向拓展市场为主。从泡泡玛特线下渠道的布局来看,依然侧重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。泡泡玛特价格并不便宜,未来能否下沉到三四线城市,除了当地市场的消费能力以外,根据以往发展来看,泡泡玛特还需要提高市场管理能力。

(文章来源:中国经营网)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天长信息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