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上调养老金,涨幅是4%还是3.5%?今年加发200明年涨多少?

2023-03-31 17:43:25

手机号码凶吉测试 http://www.zhazou.com

今年养老金调整落幕后,属于去年及以前退休的人,可以参加今年的调整,现在有的已经领到补发的养老金,比如最近,山西省人社厅就宣布了,调整后的养老金已全部发放到位,惠及292万人的好消息。但部分今年刚退休的人,只能眼巴巴等着明年的养老金调整。因此,对于明年养老金是否还能继续上涨,同样受到很多人的关心。

我认为养老金保持上涨是大概率事件,

首先,保证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。有投资回报,才会有更多人继续投资一项产品,养老保险也一样,我国到今年第二季度,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0.4亿,第七次人口普查时,我国人口突破14亿,可见参保群体是庞大的。这么多人参保缴费,就是为了退休后,不用辛苦工作也能有钱维持基本生活,才在退休前拿出工资的一部分,坚持缴费的,要保持日后能继续发放养老金,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参保新生力量加入,只有让大家继续看到参保的投资回报,他们才能信任基本养老保险。其次,物价和工资。2021~2022年,31省宣布上调最低工资,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6月份,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达到2.5%。《社会保险法》第十八条明确过,养老金会根据物价和工资调整,物价都上涨到2.5%了,收入也应该跟着上调才合理,并且要体现公平性,未退休的人涨了工资,退休人员自然需要上涨养老金,才能让各年龄段的人满意。

养老金能够继续调整,可能是毫无疑问的,更多人的担忧其实是在于明年到底能上涨多少。因为目前我国养老金已经连续两年在下降了,自从2021年松绑调控后,到今年已经下降了1%,加上有2016~2018年连续3年下降养老金的前车之鉴,网友对于明年养老金到底上涨4%还是上涨3.5%争议不下。从现有的3个信号来看,相比继续下降,我觉得保持4%的概率相对更大:

第一,养老金结余已经由负增长转正

为什么2021年和2022年会连续降低养老金的上涨幅度,很多人不理解的问题主要在于,2021年和2022年的经济环境非常不同。众所周知,养老金调整的范围对上一年度及以前的退休人员,要考虑以及经济,收入等情况。2020年全球性疫情波及我国,导致全国多地封控,经济下滑,2021年养老金调整上,才开始从5%下降到4.5%。但经过一年的时间,多行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,按理说,2022年应该恢复到原5%的调整水平。

但事实却是继续走下坡,又在4.5%的基础上下调了0.5%,很多人只看到经济恢复,没有注意到养老金结余,2021年降低养老金的调整幅度,还有一个原因是2020年的三项社保基金出现了罕见的支大于收,并且累计结余也出现负增长,低于2019年的水平,2021年虽然恢复收大于支,但2021年年底的累计结余仍然低于2019年,2022年调整和发放的养老金,是以2021年养老金的收益和结余来看的,所以,2022年只能继续下降养老金上涨幅度,保障长效发放和上调。

从2022年人社部的数据来看,由于第二季度未披露结余情况,从第一季度看的话,结余已经达到7.18万亿,超过了2019年6.85万亿的水平,如果能保持正增长到年底,明年养老金即使不能恢复到5%,保持4%不降低也是很有希望的。

第二,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,退休老人消费主力属性更明显

今年“最大退休潮”的论点,引起了不小的争议。有机构表示,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,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“退休潮”,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,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。60后,70后,在2022年~2035年将大批退休,面对更多人要领养老金,说明退休老人的队伍在加速壮大。年轻劳动与老年人的比例上,参考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,第六次普查时15~59岁的人口占总人数的70.14%,60岁及以上占比13.26%,其中65岁及以上占比8.87%;而第七次人口普查时,中青年劳动力占比跌至63.35%,老年人占比上涨到18.70%,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已经达到13.5%,预示着我国将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。

本身养老金发放就是在依赖年轻人交社保给退休人员发钱,年轻人越来越少,老年人越来越多,说明不再工作,坐等领钱养老金的队伍越来越大,年轻人减少了,社会消费主力向老年人倾斜,为了刺激老年人消费,为社会经济做贡献,对他们来说,提高收入将是刺激消费的有效办法。

第三,吸引参保人坚持缴费

人社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要求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覆盖率要在2025年时,从91%提高到95%,养老金上调的基础上,还需要让大家看到养老金收益的良性增长,继续降低上涨幅度,一些坚持缴费的人会感到失望;属于还未的参保的人,可能会倾向于不交,或缴纳商业人寿保险。养老金的收支上,做主要贡献的是中高收入群体,因为养老金在退休核算时,是按照养老金计发基数的,与社平工资差不多,很多中高收入者的月工资已经高于社平工资,但低收入人员却是低于这个水平,但仍然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核算养老金,说明他们与中高收入人员相比,已经得到了倾斜照顾。为了促进中高收入者多缴费,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投资回报的收益增长,明年养老金调整上,涨幅下降可能将是弊大于利。

如果养老金上涨幅度明年真的能保持4%,今年参加养老金调整后,每月增加200元,明年能够涨多少钱呢?

首先,很多人以为是按照月养老金直接乘以总上调幅度,那么以2021年平均养老金为例,月标准是2987元,加上200元后就是3187元,如果按照4%调整,明年应当是加发127.48元。其实这是错误的算法,因为4%只是一个总的调整范围,实际具体到每个省份的调整方案上,还包含定额、挂钩和倾斜调整,所以,不可能直接增加127。48元。其次,今年能加发200元,明年调整上,也只是在挂钩调整上有优势,因为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性,不管你的月收入、缴费年限、调整前的年龄是多少,上年度调整后加发了多少钱等等,都没有关系,只要符合参加养老金调整的资格,就能在这一项加发养老金。

高龄倾斜,顾名思义就是对达到高龄标准后才能参加调整,参考的是退休人员的年龄,而不是收入。

挂钩调整上,也要分情况来看,因为今年全国都是按照双挂钩的调整办法,就连去年单独改革为单挂钩的上海也在今年恢复原调整方式。

其中,一个是按照缴费年限调整,这项看的是从参保到退休前的累计缴费时间,另一项才是根据月养老金作为基础进行挂钩上调的。但这里,全国有一个地方不同,就是北京,不是按照百分比,而是固定一个数字调整的。

其余基本都是按照百分比调整的,要看具体挂钩调整的比例才能确定,但能多涨200元,说明月养老金标准提高了,再乘以百分比后,相比今年的加发水平,明年将要更高。如果明年总调整幅度不变,部分省份的挂钩调整比例可能也会保持,以今年调整最高的海南省为例,上调比例是2.32%,如果明年不变,按照:(2987+200)×2.32%≈74元。相比按照2987元调整,要多涨近5元,说明还是月养老金基础越高,上涨的部分也会越多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天长信息网版权所有